专访 | 梅长林教授:从诊疗到管理,全面解析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病
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病(ADPKD)是一种影响全球多达1200万人的遗传性疾病,是肾脏替代治疗(KRT)的第四大常见全球原因。近年来,随着新药物的引入和新的治疗方案的制定,ADPKD的管理取得了显著进展。最近,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(KDIGO)发布了针对ADP
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病(ADPKD)是一种影响全球多达1200万人的遗传性疾病,是肾脏替代治疗(KRT)的第四大常见全球原因。近年来,随着新药物的引入和新的治疗方案的制定,ADPKD的管理取得了显著进展。最近,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(KDIGO)发布了针对ADP
慎终追远的时节,怀着最深切的敬意追忆我国现代皮肤病学先驱杨国亮教授。他一生跨越3个世纪,在皮肤病学领域深耕70多年,为我国现代皮肤病学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。
中国的丧葬文化源远流长,人们崇尚入土为安,但是随着丧葬政策的改变,在当今社会,人们已经普遍接受了火葬。
令人意外的是,在她发出这番言论后的几天,一场突如其来的事故改变了她的一生,一次普通的地铁出行,一根塔吊吊臂从工地上掉落,正好砸中了她所在的车厢。
1857年7月18日,辜鸿铭生于南洋马来半岛西北的槟榔屿(马来西亚的槟城州)一个英国人的橡胶园内。辜鸿铭是早期从福建迁居到南洋的中国人,在南洋有一定的财富,由于会讲闽南语,马来语,英语,所以当上了英国人经营的橡胶园的总管。
近日,四川大学官网显示,褚良银教授任四川大学常务副校长。褚良银,四川大学二级教授、博导,曾任四川大学化学工程学院副院长、院长,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院长,四川大学副校长,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(2008),教育部重要人才计划入选者(2009),英国皇家化学会会
河南高校最近换领导跟下饺子似的,最劲爆的还属河南理工——当了21年书记的60后老教授邹友峰突然卸任,接班的刘永涛才48岁,比他小了整整一轮半!这事儿在教师群里都吵翻了,有人喊“年轻化是好事”,也有人嘀咕“文科生管得动百年矿校吗?”
4月3日,著名媒体人、长江韬奋奖、“金话筒”奖得主、原上海人民广播电台首席主持人秦畅,正式加入上海交通大学,担任媒体与传播学院教授。
我们耗尽半生心血浇灌的亲情之树,为何在年迈时结出苦涩的果实?当两代人之间横亘着看不见的冰墙,究竟该用怎样的温度才能融化?
在学术的舞台上,有一位女教授的经历如同一部跌宕起伏的传奇。她在广州的一所985高校开启了自己的教学生涯,本怀揣着对知识传播的热忱与对学术的执着,然而,现实却给了她沉重的一击。
先生已经离开这个世界五年多了,但五年来,成和奖教奖学金从未中断。每年的五月份,他的儿子杨石都会按时把两万块钱转来。因为在奖学金设立之初,杨恩泽向老师和学生们承诺,要连续20年发放奖学金,自己完不成的,由后人接力。
梭罗在1854年出版的《瓦尔登湖》一书中,对简单生活进行了反思,他写道:“一件东西的成本是需要用生命来交换它,无论是立即交换还是长期交换。”
3月25日,爱思唯尔(Elsevier)发布了2024“中国高被引学者”(Highly Cited Chinese Researchers)榜单,新乡医学院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学科王福俤教授、林金明特聘教授成功入围该榜单。两位学者分别引领该校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学
第34届亚太肝病学会年会(APASL 2025)于2025年3月26-30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隆重举行,本届大会以“多元合作·创造消除和治愈的奇迹”为主题,来自全球肝病学领域的顶尖专家、学者及医疗从业者齐聚一堂,共同探讨肝病防治的最新进展与未来方向。值此会议之
杨立昆:AI领域的先驱者,认为如今的LLM(大语言模型)表征世界几乎已经过时,未来是LLM+物理世界模型。杨立昆谈如何教AI 一些物理常识如运动及驾驶汽车。杨立昆教授与辛顿教授关于AI未来观点迥异,立昆非常乐观,辛顿有点悲观。立昆认为未来组织世界,每人都是CE
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29岁的“95后”助理教授叶紫薇,博士毕业入职不到3年,通过战略性人才职称评审学校提名制度这一超常规方式,破格晋升为教授。
朱青生是改革开放后的首批高考生,也是那一年镇江唯一考上的艺术专业学生,即今天所说的“艺考生”。按此说来,正是书籍让他做了个与历史结缘的教授。
2013年的全国少年赛场上,一个顶着蓬松蘑菇头的14岁少年握紧球拍,在观众席此起彼伏的喝彩声中,用反手暴冲弧圈球将对手逼至台角。这个被队友戏称“大头”的吉林少年王楚钦,此刻正经历着人生第一个重要副本——从省队青训营冲向国家队大本营。
电视剧《我的后半生》播到今天,争议一直不断。有的人大骂老沈老不正经,骂他老流氓、臭不要脸。有的人大骂连护士长太现实,骂她心眼多、太精明。但越骂越火,越骂收视率越高,你说气人不气人?
清明前夕,广东潮州所城镇中心小学的师生们,带着鲜花与敬意,来到学校后山的一棵特别的松树前。这棵松树,是2019年杨恩泽教授去世后种下的,如今已郁郁葱葱,如同杨老的精神,永远生生不息。